首页 专业知识 饮食保健 传统治疗 现代治疗 中西结合 名医经验 痛风护理 云上文章 医学参考

痛风的藏西医结合防治

(来源:网站编辑 2020-05-04 19:07)

文章正文

    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好发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的妇女。全世界约有1亿痛风患者,其中超过23%的患者因此致残和并发尿毒症、肝硬化等疾病而死亡,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还要高。在西藏地区,由于特殊地理、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痛风的发病率远高于内地。因此,在西藏地区加强痛风的防治显得特别有价值。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和观察,使用藏医和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痛风,比单纯使用西医方法或藏医方法效果更佳。

1 病因与病理改变

1.1 藏医对通风的认识

     在藏医《四部医典》中,痛风归属于藏医学中的“智合乃”范畴。藏医认为,过量食用隆增盛之饮食及起居不当,致使血液紊乱,或白昼睡觉,长时间不活动及剧烈活动等因素使血液与隆骚动或紊乱,且在拇趾和肘部等聚集发作,逐步蔓延到全身。

1.2 西医对痛风的认识

    血液中尿酸长期增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病因,人体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人体细胞内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它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内源性尿酸;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高尿酸血症如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成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一系临床表现。另外饮酒容易引发痛风,因为酒精在肝组织代谢时,大量吸收水份,使血液浓度升高,原来已经接近饱和的尿酸加速进入软组织形成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造成炎症。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气压变化、外伤等多方面原因引发痛风。

1.3 病理过程与临床表现

    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而造成炎症,患者感觉疼痛。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趾关节、踝关节或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常累及手指关节,甚至也有累及耳廓软组织者。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和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1.4 痛风的临床过程

    痛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高尿酸期,患者除了血尿酸升高外,并未出现痛风的临床症状:第二阶段为痛风早期,血尿酸持续性增高,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突然发作,绝大多数人是在睡梦中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惊醒,首发部位常是脚的大拇趾,关节红肿、灼热发胀,不能盖被子,脚伸在外边,若有轻微的风吹过或稍有触碰,活动一下脚趾头则痛加重,但在几天或数周内会自动消失,这种“来去如风”的现象,称为“自限性”。一次疼痛之后,看起来关节的炎症消除了,和正常人一样,实际上尿酸的结晶并没有消失,继续作怪,渐渐关节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第三阶段为痛风中期,由刚开始发病时的一个脚趾关节,反复急性发作几次后,逐渐波及到指、趾、腕、踝、膝关节等全身关节。进而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此时肾功能正常或表现为轻度下降;第四阶段为痛风晚期,患者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日益严重,痛风石增多,体积增大,易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由于关节永久性畸形,影响了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地身心痛苦。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等,临床出现浮肿、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压、贫血等提示肾功能受到损害,肾功能明显减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不易逆转的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2 诊断

2.1 藏医对痛风的诊断

    本病参照藏医《四部医典》和21世纪藏医本科规划教材《藏医杂病学》的内容进行诊断。“吒乃”分隆、赤巴、血、培根所致的4种。“隆叱”症见刺痛,肌肉跳动,肿势变化不定,时而散大时而缩小,肿块黑色或者青斑,肢体僵直,指趾卷缩,痛点用凉物外敷则疼痛略缓解。“赤叱”症见发热,肿色赤红,痛则拒按。“血叱”肿赤灼痛,甚至化脓。“培叱”症见患部作痒,沉重难动,触动无感觉。病邪侵入足心时,拇指结垢呈白色;侵人踝部时,小趾结垢呈黑色;侵入小腿,足跟结垢呈花斑。本病初期阶段为热症,患病日久陈旧则转成寒症。

2.2 西医对痛风的诊断

    一般在临床上,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及尿酸升高可明确诊断痛风。正常人血液中尿酸浓度成年男性为178 ~ 416μmo/L,成年女性为18.5 ~356.0μmo/L,而痛风患者血尿酸大多都>430μmol/L。

    近年来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包括以下9项:(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4)第一趾关节肿痛;(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6)有痛风石;(7)高尿酸血症;(8)非对称性关节肿痛;(9)发作可自行终止。凡具备这9条标准中3条以上,并可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

3 痛风的治疗

3.1 藏医治

3.1.1 藏药治疗 药物常用药物有二十五味驴血丸,二十三味尔茶丸,二十五味尔茶丸,十五味乳鸽丸。急性期一般用智合乃汤、十五味乳鸽丸,二十五味驴血丸,疗程15天。

3.1.2 藏医外治疗法 采用放血疗法,首先服用3天的三果汤,再选穴放血(放血剂量因人而异)。在藏医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如避免剧烈运动、劳累、身心疲惫等。

3.2 西医治疗

3.2.1 药物治疗 急性期用药选择秋水仙碱,对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具显著性疗效,当为首选。一般于服药后6~12h症状减轻,24~48h约90%以上的患者可得到缓解。常规剂量为每小时0.5mg或每2h1mg口服,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若虽用至最大剂量6mg而病情尚无改善时,则应停用。静脉注射秋水仙碱能迅速奏效,胃肠道副作用少。用法为秋水仙碱2mg,溶于10ml生理盐水,缓慢注射(注射时间不短于5min),如病情需要,隔6h后可再给予1mg,一般24h总剂量应控制在3mg以内。但应注意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可引起组织坏死,应严加防范。此外,秋水仙碱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尚可导致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脱发,精神抑郁、上行性麻痹、呼吸抑制等。因此,原有骨髓抑制及有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剂量应减半,并密切观察,血白细胞减少者禁用。虽经上述治疗但症状仍不宜控制、反复发作者,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治疗。方法为0.5~1.0mg/d,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秋水仙碱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和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合理应用具有抑制尿酸合成与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控制高尿酸水平维持在360μgmol/L以下。

3.2.2 痛风的营养治疗 痛风的营养治疗主要是通过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达到减少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浓度的目的。由于痛风的发生与营养过剩密切相关,科学的饮食结构还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诱发因素。主要措施有:(1)限制食物中嘌呤的摄入,尤其在急发作期尽量少摄入或避免摄入,禁食海鲜、牛羊肉等。(2)降低膳食能量摄入,如果是肥胖患者更要坚持饮食能量负平衡,使体重适当减轻。(3)维持较低的蛋白质摄入。(4)低脂肪摄入,增加尿酸排出。日常摄入脂肪时,多采用蒸、煮、炖、卤等方法烹调,少食用含饱和脂肪多的动物性食物,少食用坚果类食物。(5)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每天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不能少于50%,一般体形者主食尽量不选择粗杂粮和豆类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6)注意补充维生素,特别是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7)多饮水,每日摄入量2000~3000ml,尿量最好达2000ml以上。

4 预防

    藏医认为,不要经常食用辛辣、肥厚油腻等高脂肪食品,禁忌过量饮酒,避免生活不规律等原因,以免引起血液功能紊乱,加之食用促隆偏盛之食物或行为失当引起隆邪逆行,堵塞血液循环脉道而引发。避免剧烈运动、劳累、身心疲惫等。西医认为,痛风病的发作常与饮食不节、着凉、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预防痛风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1)戒酒;(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菠菜和豆类等食物应少食;(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6)发面面食及放碱的粥类,因含碱性物质可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倡导食用。

 


上一篇: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四妙永安汤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