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

摘要 痛风性关节炎系尿酸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多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证实有尿酸盐...

    痛风性关节炎系尿酸代谢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多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分类标准,从关节滑液或痛风石中证实有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当滑液中结晶数量较少时,假阴性结果增加,故部分学者强调临床评价的重要性 。临床上常以急性单关节炎发病,患者多以拇趾跖趾关节为首发部位,病变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表现为突发性红、肿、热、剧痛和拒按,活动受限;40岁以上男性多见;绝大多数以夜间突发出现剧烈关节疼痛惊醒以至数小时达极点为其特点,多数均出现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呈自限性,可不经任何治疗1~2周可自行缓解,极易复发,反复发作间歇期明显,一般间隔数月或一年以上,绝大多数患者发作次数增多而累及相关关节或急性发作期得不到充分治疗而形成慢性关节炎与关节僵硬。采用自拟方温经通络汤内服加中药外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治疗方法

    采用中医药内外兼治法治疗。内服方以自拟温经通络汤为基本方,以降血尿酸为目的。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己12g,虎杖18g,当归10g,赤芍10g,忍冬藤25g,桂枝10g,茯苓24g,薏苡仁24g,牛膝12g,川芎10g。随病情加减,关节剧痛者加细辛12g,关节肿胀加田七12g(研细末冲服),甲珠10g,威灵仙15g;倦怠乏力,腰酸腿软者加枸杞子10g,山萸肉12g,黄芪24g,丹参15g,白术15g,党参15g。水煎温服,每日一剂,7d一个疗程,连用4~8个疗程。

    外敷方以舒筋活血祛风除湿通络定痛消肿:取当归、红花、血竭、乳香、没药、水蛭、独活、细辛、松节、威灵仙、桃仁、冰片共研为细末,调黄酒或醋外敷患处(皮有破损应避开伤口),每日换药一次,7d为一个疗程。

2 治疗结果

    内服药连续用药4~8个疗程,外敷药连续用1~2个疗程。结果:治愈69例,占71.88% ;显效22例,占22.92% ;有效5例,占5.2l% ;本组尚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达100% 。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认识到,痛风是由于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由于尿酸盐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内以结晶形式沉积,在一些可能诱发的因素的作用下,如损伤、局部温度降低、局部pH值降低或疲劳、局部受累、酗酒、暴饮暴食等而诱发。西医在本病的治疗上还尚无特殊方法根治,一般采用对症、抗炎、止痛等,目前缓解症状最佳药为秋水仙碱,同时选出用抗尿酸生存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虽有一定的缓解与控制症状的效果,但极易复发疗效不稳定且药物的毒副作用大。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为风邪外袭,湿热壅络,寒邪留伏而致寒湿滞络,加之嗜食肥甘厚腻之品酿湿化热,湿热内蕴,困扰脾胃导致脾胃失健,升清降浊失职,痰浊内生。治则以健脾化痰温经通络,疏风散寒,清热利湿,泄浊定痛为法;方中羌活、独活、防风、防己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养血清热凉血祛风行气止痛;桂枝温经通阳散寒通络;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通痹;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佐以虎杖、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除热痹,以制诸药之燥性。诸药合同共奏祛风除湿散寒定痛通络之功。同时采用外治之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其药物经体表吸收以通经贯络而发挥其药效。方用当归、红花和血养血,乳香、没药、血竭温经通络活血散瘀定痛消肿,水蛭破血逐瘀续筋骨,细辛散寒祛风止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松节祛风燥湿止痛;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化骨硬,加冰片取其芳香开窍走窜行气止痛,兼有清热防腐止痒,增强全方活血散瘀行气通络,清热除湿引诸药直达病所,采用内外兼治法使诸药达到相互补益,既可改善调节全身血中血尿酸的代谢障碍,又控制缓解了局部的疼痛症状达到迅速消肿止痛收到良好效果,疗效稳定。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4-07 09: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