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阴疮

摘要 妇人阴户生疮,结块红肿、热痛,或化脓腐烂,黄水淋漓,甚则溃疡如虫蚀,或者肿块位于阴道边侧,如有蚕茧,称为“阴疮”“阴蚀”“阴茧”。 《...
妇人阴户生疮,结块红肿、热痛,或化脓腐烂,黄水淋漓,甚则溃疡如虫蚀,或者肿块位于阴道边侧,如有蚕茧,称为“阴疮”“阴蚀”“阴茧”。
《神农本草经》多次述及“阴蚀”。《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妇人“少阴脉滑而数,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西医学的外阴溃疡、前庭大腺炎和前庭大腺脓(囊)肿等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热毒炽盛,或寒湿凝滞,侵蚀外阴部肌肤所致。
1.热毒 经行产后,摄生不慎,热毒侵入;或湿热之邪,侵蚀外阴皮肤,破溃成疮。
2.寒湿 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产后感寒饮冷,以致寒湿凝滞,瘀血内停;或脾肾阳虚,痰浊内停,痰瘀交阻,滞于冲任,前阴失养,日久溃腐,而成阴疮。
【诊断】
1.病史 外阴感染、外阴溃疡,或有前庭大腺炎病史。
2.症状 外阴红肿、热痛,积结成块,或化脓腐烂,脓水淋漓,甚则溃疡如虫蚀者,或凝结成块,触之坚硬,稀水淋漓,不能敛口,或者肿块位于阴道边侧,如有蚕茧。
3.检查
(1)妇科检查 外阴局部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流脓,或覆有脓苔。若有脓肿形成时可触及波动感,溃疡则有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 分泌物涂片及细菌培养检查。
【鉴别诊断】
1.梅毒 因梅毒引起的外阴溃烂,其初疮是典型的硬下疳,患者有性生活不洁或感染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活组织检查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2.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及肛周皮肤散在或簇集小水泡,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检测病毒抗原,病毒培养可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呈阳性。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首先辨别阴阳、寒热。初期为阳证,日久属阴证。一般而言,红肿热痛,发病急骤,脓稠臭秽,或伴全身发热者,为实为热;肿块坚硬,皮色不变,日久不消,形体虚羸者,为虚为寒。其次要辨善恶,若疮疡溃腐,久不收敛,脓水淋漓,恶臭难闻,多为气血衰败之恶候。
(二)治疗原则
初起属热毒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病程日久,以扶正祛邪为主。治疗应内外兼顾,重视局部治疗。
(三)分型论治
1.热毒证
主要证候:阴部生疮,焮红肿胀,灼热结块,甚则溃烂流脓,黏稠臭秽;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不宁,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毒侵入,凝滞气血,以致阴户突然肿胀、疼痛;热毒蕴结,腐肉成脓,故阴部生疮,溃腐流脓,黏稠臭秽;邪正相争,故恶寒发热;热毒熏蒸,故头晕目眩;热盛伤津,则口苦咽干,便秘尿黄;热扰心神,则心烦不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湿热邪毒之征。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方药:龙胆泻肝汤(方见阴挺)加土茯苓、蒲公英。
若热毒壅盛者,症见会阴局部红肿结块,灼热疼痛,发热不退,渴喜冷饮,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金银花 防风 白芷 当归 陈皮 赤芍 穿山甲 天花粉 贝母 乳香 没药 皂角刺 甘草)。
2.寒湿证
主要证候:阴疮坚硬,皮色不变,疼痛绵绵,稀水淋漓,日久不愈;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细弱。
证候分析:寒湿相结,痰瘀交阻,凝滞经脉,肌肤失养,故阴疮坚硬,皮色不变,或有疼痛,溃后稀水淋漓;寒湿凝滞,脾阳不振,故神疲倦怠,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细弱,为寒湿凝滞之征。
治法:散寒除湿,活血散结。
方药:阳和汤(方见阴肿)。
若正虚邪盛者,症见疮久不敛,心悸气短,治宜托里消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人参 川芎 白芍 黄芪 当归 白术 茯苓 金银花 白芷 甘草 皂角刺 桔梗)。
【其他疗法】
1.初肿期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用香油调敷,可清热除湿,散瘀解毒,止痛消肿。
2.脓成期 若不能自溃者,宜切开引流排脓,溃后用生肌散(《外科正宗》)撒敷疮面,可祛腐生肌。
【临证要点】
阴疮病因复杂,若按上述论治,仍久不收口者,要注意是否为外阴癌,必要时考虑活组织检查,病理确诊。
【预后与转归】
病程短者,热毒为患,及时治疗,多可在短期内治愈。寒湿日久,不易在短期内痊愈,常常缠绵反复。发生癌变者则预后不良。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6-08 14:40:31)
上一篇:[中医病证]阴肿       下一篇:[中医病证]阴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