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胎怯

摘要 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又称“胎弱”。临床以出生时低体重为主要特点,西医学中低出生体重儿可参照本病诊疗。 低...
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又称“胎弱”。临床以出生时低体重为主要特点,西医学中低出生体重儿可参照本病诊疗。
低出生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大多数是早产儿,也有足月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减少而急剧上升。此外,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小儿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可能影响其智能发育。
【病因病机】
胎怯的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先天禀赋不足,病变脏腑主要在肾与脾,其病机为化源未充,濡养不足,肾脾两虚。因肾藏精,为生长发育之本,而先天之精又需赖后天之精不断滋养才得以充实。若胎儿禀受于其母之气血充养不足,则形成肾脾两虚之体,导致胎怯的发生。
1.肾精薄弱 生命的原始物质是精,胎儿先天禀受于父母之精而成肾精。父母身体强壮,肾精充足,精神愉悦,精力充沛,方具生育能力,形成正常胚胎。故所有影响父母健康的因素,都可以影响胚胎的形成与发育,而产生胎怯。此即《幼科发挥·胎疾》所说:“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除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外,还需不断摄取来自母体的营养,母孕期各种疾病的影响,如其母孕期脾胃失调,未能充分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以充养胎儿,或胞宫功能不全使胎儿禀受怯弱,均可致肾精薄弱,胎萎不长形成胎怯,以早产儿多见。
2.脾肾两虚 肾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先天之精受之于父母,既是生命之源,又是生长发育之本。先天之精需赖后天之精不断滋养得以充实,后天之精须先天之精蒸化而吸收和转输。胎怯儿成胎之际肾精不充,胎中脾胃未能充盛而形小气弱。出生之后,肾精薄无以助脾胃之生化,脾气虚无以运乳食之精微,以致脾肾两虚,各脏腑无以滋生化育,其形态、功能均不成熟,五脏禀气未充,全身失于涵养而形成胎怯,以足月小于胎龄儿为多见。
3.五脏亏虚 胎儿禀受母体之气血不足,五脏皆失营养而发育不良,可造成其所主功能失职的种种病变。肺禀不足则呼吸弱、皮薄;心禀不足则精神萎靡、血虚;肝禀不足则目无神、筋弛;脾禀不足则形体瘦、纳差;肾禀不足则身材矮、骨弱。以上五类病变,以肾、脾两虚为胎怯患儿共有,肺虚、心虚、肝虚则在不同患儿可有轻重不同之表现。
总之,胎怯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先天禀赋不足,小儿五脏皆虚,而病机关键在肾脾两虚。胎怯患儿之重证者,气阳虚衰,生机微弱,常产生危重变证。如肺气虚衰,则呼吸微弱无力,若发展至肺气衰竭,则有气脱而亡之虞;元阳衰微,则全身失于温煦,生机垂危,随时可因亡阳而夭。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有早产、多胎,孕妇体弱、疾病、胎养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种病因,及胎盘、脐带异常等。
2.临床表现 新生儿出生时有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无华,精神萎靡,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等。
3.体征 出生体重低于2500g为低出生体重儿,其中出生体重低于1500g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可见水肿、毳毛多,头发细而乱,耳壳软,耳舟不清,指(趾)甲软,多未达指(趾)端,足底纹理少,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4.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血细胞比容(HCT)≥0.65(65%),血黏度>18cps,可考虑为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增多者,需考虑细菌感染。
(2)血糖 血糖<2.2mmol/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持续性低血糖患儿需检测血胰岛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皮质醇,血、尿氨基酸及有机酸等。
(3)血钙 血清总钙<1.75mmol/L,血清游离钙小于1.0mmol/L,考虑低钙血症。
(4)细菌培养 疑有感染者,需进行血液或分泌物的细菌培养。
(5)腹部X线平片 腹胀、呕吐和血便者需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重要意义。
(6)其他 心脏彩超、凝血功能等,必要时行染色体、全外显子等基因检查。
(二)鉴别诊断
胎怯多为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小于胎龄儿(SGA),小于胎龄儿有早产、足月、过期产小于胎龄之分。两者鉴别要点主要在于胎龄,还可以从皮肤、头发、耳壳等外型特点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思路
胎怯以脏腑辨证为纲,有五脏禀受不足之别及轻重之分。其肺虚者气弱声低,皮肤薄嫩,胎毛细软;心虚者神萎面黄,唇爪淡白,虚里动疾;肝虚者筋弛肢软,目无光彩,易作瘛疭;脾虚者肌肉瘠薄,痿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便下稀薄,目肤黄疸;肾虚者形体矮小,肌肤欠温,耳郭软,指甲软短,骨弱肢柔,睾丸不降。胎怯变证,肺气虚衰者以呼吸气息微弱为主症;元阳衰微者以全身冰冷反应低下为主症。
(二)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以补肾健脾为基本法则。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所提出的:治疗本病“宜专培脾肾为主”。临证还应根据其不同证型,分别采取益肾充髓、补肾温阳、补气养血、温运脾阳等治法。亦可根据证情需要,给予肾脾并补,或分别按五脏所虚施补,发生变证则需急予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并同时使用西医抢救措施急救。胎怯小儿脾胃薄弱,补益时当佐以助运,以防呆滞。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以提高疗效。胎怯患儿已有合并症者,应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合并症较重时,先治合并症,同时要顾及小儿体质薄弱、正气亏虚的特点;合并症好转后,再及时转以培元治本为主。
(三)分证论治
1.常证
(1)肾精薄弱
证候:身材短小,形体瘦弱,哭声低微,气息微弱,头大,囟门开大,头发稀黄,耳壳薄软,耳舟不清,肌肤不温,骨弱肢柔,指甲菲薄,指(趾)甲未达指(趾)端,足纹浅少,睾丸不降,阴囊淡白或松弛,或大阴唇未覆盖小阴唇,或有先天性畸形,指纹淡。
证候分析:本证为胎怯最常见的证型,多见于早产儿,以肾精薄弱,元阳未充为特征。肾主胞胎,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故本证在形体、肢体、骨骼、耳郭等方面不足之象明显。
辨证要点:身形瘦小,囟门开大,头发稀黄,耳壳薄软,耳舟不清,骨弱肢柔。
治法: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主方: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常用药:紫河车、地黄、枸杞子、杜仲、肉桂、肉苁蓉、鹿角霜、茯苓、山药、陈皮。
加减:不思乳食者,加麦芽、谷芽、砂仁;兼见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肢体不温者,加附子、巴戟天;唇甲青紫者,加红花、桂枝。
(2)脾肾两虚
证候:形体瘦弱,身材偏短,精神萎靡,啼哭无力,面色无华,口唇色淡,指甲淡白,皮肤薄嫩,肌肉瘠薄,手足如削,多卧少动,吮乳乏力,纳乳量少,呛乳、溢乳、吐奶,哽气多哕,四肢欠温,大便稀溏,便次增多,腹胀,面目黄染,甚至水肿,指纹淡。
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足月小于胎龄儿、双胎儿或高龄产妇所育胎儿,以脾肾两虚而脾胃虚弱证候显著为特征。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故本证的肌肉瘠薄、脾胃运化升降功能失调之象明显。
辨证要点:身形瘦小,精神萎靡,肌肉瘠薄,多卧少动,纳乳量少,哽气多哕,四肢欠温。
治法: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主方:保元汤(《博爱心鉴》)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甘草、肉桂、干姜。
加减:呕吐者,加半夏,干姜易生姜;泄泻者,加苍术、山药;腹胀者,加木香、枳壳;喉中痰多者,加法半夏、川贝母;气息微弱者,加蛤蚧。
(3)五脏亏虚
证候:形体瘦弱,身材短小,精神萎靡,气弱声低,目无神采,皮肤薄嫩,肌肤不温,胎毛细软,面色无华,唇甲淡白,肌肉瘠薄,萎软无力,筋弛肢软,虚里动疾,时有惊惕,吮乳量少,指甲软或短,指纹淡。
证候分析:本证除有肾、脾虚弱证候外,分别或兼有肺、心、肝亏虚的明显表现。其肺虚者以气弱声低,皮肤薄嫩为主;心虚者以神萎唇淡,虚里动疾为主;肝虚者以目无神采,筋弛惊惕为主。辨证要点:身形瘦小,神萎唇淡,虚里动疾,气弱声低,肌肉瘠薄,筋弛惊惕。
治法:培元补虚,益气养阴。
主方: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当归、川芎、白芍、地黄、肉桂、淫羊藿。
加减:偏肺虚者,重用黄芪、白术,加黄精,少佐防风;偏心虚者,加当归、麦冬、龙骨;偏肝虚者,加枸杞子、龟甲、牡蛎。
2.变证
(1)肺气虚衰
证候:形体瘦弱,身材短小,多为早产,哭声低弱,反应低下,口唇紫绀或全身青紫,面色苍白或青灰,胎毛多或细软,皮肤薄嫩,呼吸浅促或不匀,甚至呼吸困难或暂停,咳嗽无力,四肢厥冷,哺喂困难,指纹紫滞。
证候分析:本证见于胎怯重症患儿,脾肾不足,故形体瘦弱、身材短小;阳气虚衰,无力推动血脉,气虚血瘀,可见口唇紫绀或全身青紫;肺气虚衰,肾不纳气,则呼吸微弱无力,若发展至肺气衰竭,则气脱而亡。
辨证要点:呼吸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治法:补肺益气固脱。
主方:独参汤(《十药神书》)加味。
常用药:人参、黄芪、附子、红花。
加减:口吐白沫,呼吸不匀者,加僵蚕、石菖蒲、制天南星;气弱声低,胎毛细软者,重用黄芪,加白术、黄精、防风。
(2)元阳衰微
证候:身材短小,形体瘦弱,反应极差,面色苍白或青灰,唇淡,气息微弱,哭声低怯,全身冰冷,肌肤板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皮肤暗红,僵卧少动,吸吮困难,尿少或无尿,指纹淡红或不显。
证候分析:本证见于胎怯重证患儿,五脏元气衰败,气滞寒凝血瘀,故见反应差,面色青灰,全身冰冷,肌肤板硬等衰败之象。
辨证要点:全身冰冷,反应极差,僵卧少动。治法:温补脾肾回阳。
主方:参附汤(《济生续方》)加味。
常用药:人参、黄芪、附子、巴戟天、桂枝、细辛、红花、当归。
加减:肾阳虚衰者,加鹿茸;紫绀血瘀者,加桃仁、赤芍、三七;肌肤硬肿者,加郁金、鸡血藤;尿少或无尿者,加茯苓、薏苡仁、姜皮。
其他疗法
(一)常规疗法
1.保暖 采取各种方式,保证婴儿体温稳定。
2.喂养 喂养方式包括经口喂养、管饲喂养,喂养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吸吮、吞咽、呼吸和三者间协调的发育成熟度。首选母乳喂养,生长缓慢者需添加母乳强化剂;无母乳或奶量不足者,可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3.补充营养素 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静脉输入部分或全部营养素,并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电解质等,保持血糖稳定。
(二)西医治疗
1.呼吸管理 一般吸氧,包括头罩给氧、鼻导管给氧和暖箱给氧。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等,防治呼吸暂停。
2.危重症抢救 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肺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者,给予相应抢救措施。
3.并发症治疗
(1)低血糖 凡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不论有无症状,应给10%葡萄糖6~8mg/(kg·min)静脉滴注,如血糖低于1.7mL/kg(30mg/dL),应给10%葡萄糖8~10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对反复发生的低血糖以及顽固低血糖患儿,需寻找病因,对因治疗。
(2)低血钙惊厥 10%葡萄糖酸钙溶液1~2mL/kg缓慢推注(10~15分钟),必要时间隔6~8小时再给药1次,每日最大剂量6mg/kg。惊厥停止后可口服补充元素钙40~50mg/(kg·d),以维持血钙在2~2.3mmol/L为宜。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禁食,必要时胃肠减压,根据病情防治感染、改善循环功能,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4)继发感染 合并吸入性肺炎或其他感染时,根据病原特点和药敏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
预防调护
1.孕妇年龄不宜过大或过小。有慢性心、肝、肾等疾患的妇女,需要在妊娠前进行遗传学咨询。
2.孕妇必须注意营养,不可吸烟及饮酒。若有较严重的妊娠反应,应及时治疗。
3.孕期要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休息,妊娠后期不宜劳力过度。
4.孕期应注意预防及积极治疗各种急性传染病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5.胎儿期发现胎萎不长者,可由孕母服药补肾培元,促进胎儿宫内发育。
6.胎怯儿阳气不足,应注意保暖,根据不同情况及条件采用各种保温措施。
7.按体重、日龄计算热量,尽量母乳喂养,喂足奶量。吞咽功能差者需静脉补充营养,也可采用鼻饲喂养。
8.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一切用品均应消毒后使用,接触患儿者应戴口罩、帽子,防止患儿继发感染。
9.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合并症并加以处理。
10.对重症之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g)应置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与管理。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6-08 15:20:38)
上一篇:[中医病证]阴吹       下一篇:[中医病证]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