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痹定痛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摘要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浊毒作为独立致病因素之一在急性痛风性...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观察发现,浊毒作为独立致病因素之一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中起到主导作用。故依据浊毒特性及致病特点,拟除痹定痛方从浊毒论治本病,取得良好效果。

1、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避免高嘌呤饮食,多饮水,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禁酒限烟,避免各种诱因,防治各种伴发疾病。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除痹定痛方。药物组成:牛膝、地龙、延胡索、薏苡仁、土茯苓各20g,白花蛇舌草、茯苓各15g,黄柏、砂仁、防己各10g,疗程为1周。

2、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目前公认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尿酸浓度过高,超过了尿酸的溶解度而呈过饱和状态,致使血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滑膜及周围组织不断沉积,所引起的局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本病的治疗西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首选。布洛芬缓释胶囊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起到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因其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与排泄,故无降血尿酸的作用。胃肠道反应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引起胃出血、头痛、耳鸣、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痛风”一词在祖国医学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典籍中,因其疼痛来的快如一阵风而得名。历代医家亦将其归属为“痹证”,“白虎历节”等范畴。多从“风、寒、湿、热”等来论治,现代医家多从“湿、热、痰、瘀、毒”等来辨证施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受李佃贵教授运用浊毒理论治疗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启发,发现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存在相关性,浊毒是引起痛风的独立致病因素及危险因素之一。浊毒内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是其基本病机。《温病条辨》云:“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采用利湿化浊与清热解毒并行,辅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方中薏苡仁清热利湿泄浊,舒筋脉,缓和痉挛;土茯苓清热解毒消肿,通利关节,二者共为君药。茯苓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砂仁行气化湿醒脾;黄柏清热燥湿,三者为臣,共助薏苡仁利湿化浊。白花蛇舌草为臣,助土茯苓共达清热解毒之效。防己善下行,除湿,通窍利道;川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地龙通络止痛,延胡索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化浊解毒,通络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中所含脂肪油具有抗炎、解热、镇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酸性环境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和痛风石的溶解。土茯苓中所含落新妇苷有明显的利尿、镇痛作用。白花蛇舌草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使吞噬活跃,能提高某些酶的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利于损伤的血管内皮的修复和改善脂质嘌呤等物质的代谢,促进抗体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力,而呈现镇痛、镇静、催眠效果。延胡索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止痛,镇静和催眠作用,其主要成分中以延胡乙索镇痛作用最强。防己通过阻断中枢性钙通道而起到中枢性镇痛作用,同时也具有外周性镇痛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方具有良好的镇痛、消肿、降尿酸作用。应用本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局部疼痛、肿胀症状,平复患者焦躁情绪,且安全可靠,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4-07 09: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