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痹方治疗痛风

摘要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甚至关节畸形,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酸性肾结石形成,累积血...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发的痛风性关节炎,甚至关节畸形,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酸性肾结石形成,累积血管壁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临床常以补肝肾,强筋骨,清热利湿为立法,自拟通痹方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 治疗方法

    通痹方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温服。方药:秦艽、汉防己、黄柏、知母、赤芍、连翘、土茯苓、萆薢、蚕沙、薏苡仁、威灵仙、川牛膝、元胡。随症加减:关节红肿热痛,加金银花、石膏、蒲公英、虎杖;痛甚,加三七、乳香、没药;伴肾结石,加鸡内金、金钱草;痛风石,加穿山甲、地龙、当归尾。以14天为1疗程。

2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痛风”、“热痹”、“历节风”范畴,《丹溪心法》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证是也。” 痛风虽一身关节皆可累及,但临床常见足部第一趾关节处红肿热痛,重者足部、小腿部皆肿,这些部位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循行的部位。患者脾肾素亏,湿浊内蕴生热,复感外邪,外邪与内伏之痰湿瘀相结,滞留于筋骨节间,阻滞气血运行,遂致历节痛,不能屈伸。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与临床痛风多发于40岁以上形体肥胖中老年男性,平素喜食高脂、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喜好喝酒等流行病学相一致。此类患者似有余实则不足,为形胜气衰之人。素体脾肾亏虚,分清泌浊与传输功能失职,痰湿生成过多,即为血中尿酸持续过高发为痛风,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痛风石。

    方中黄柏、知母、连翘直折其热,其中黄柏现代药理研究有免疫抑制、抗菌、抗炎作用。赤芍善走血分,清血分郁热,威灵仙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为治痹痛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威灵仙有抗炎镇痛、抗菌活性,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显著降低血尿酸,减轻结晶沉积。秦艽为风药中润剂,性寒清热,尤善治风湿热痹,疏筋络,流利关节。现代药理研究有解热、镇痛、抗菌、消肿止痛作用。汉防己善走下降泄;萆薢、土茯苓、蚕沙相配可散可通,解毒祛湿,和中化浊;薏苡仁健脾渗湿,舒筋脉,缓和挛急、除痹治关节痹痛及筋脉屈伸不利。元胡活血行气止痛,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全方清热除湿、通痹止痛,标本同治。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4-07 09: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