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非布司他(优立通等)

摘要 本品是一种2-芳基噻唑衍生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降低血尿酸的合成,进而使血尿酸浓度降低。本品的疗效明确,可作为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药物。 商品名称 优立...
本品是一种2-芳基噻唑衍生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降低血尿酸的合成,进而使血尿酸浓度降低。本品的疗效明确,可作为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药物。

商品名称
优立通等

制剂规格
片剂:40毫克/片、80毫克/片

药理作用
本品是一种2-芳基噻唑衍生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降低血尿酸合成,进而降低血尿酸浓度。本品疗效明确,可作为高尿酸血症长期治疗药物。非布司他在常规治疗浓度下不会抑制其他参与嘌呤和尿酸合成与代谢的酶。

药代动力学
服药后1至1.5小时能达到最大血浆浓度。多次口服非布司他40毫克/天或80毫克/天,血浓度峰值分别为1.6 ± 0.6微克/毫升(N = 30)、2.6 ± 1.7微克/毫升(N = 227)。非布司他的终末消除半衰期约为5至8小时。

适应证
适用于痛风患者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给药,推荐起始剂量为40毫克,每日1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毫克/分升(约360微摩尔/升),建议剂量增至80毫克,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本品禁用于正在接受硫唑嘌呤、巯嘌呤治疗的患者。
2.FDA妊娠安全分类为C类:在孕妇中未进行充分的对照研究,因此只有在确认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风险时,妊娠期间才能使用非布司他。
3.尚未确定本品对18岁以下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老年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5.在给药时,无须考虑食物和抗酸剂的影响。
6.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轻度至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分级A或B级)的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7.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轻度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89毫升/分钟)的患者无须调整剂量。推荐的本品起始剂量为40毫克,每日1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6毫克/分升,建议剂量增至80毫克,每日1次。尚无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毫升/分钟)患者的充分研究数据,因此这类患者应慎用本品。
8.开始非布司他治疗2周后,可评估血尿酸水平是否达到目标值(小于6毫克/分升)。
9.在服用本品的初期,可能会引起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水平的改变导致组织中的尿酸盐溶解释放。为预防服用非布司他起始阶段的痛风发作,建议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进行预防性治疗,其获益可持续长达6个月。
10. 在本品治疗期间,如果发生痛风发作,无须中止服药。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痛风进行相应治疗。
11. 与茶碱联用时应谨慎。
12. 与秋水仙碱、萘普生、吲哚美辛、氢氯噻嗪、华法林、地昔帕明合用时无显著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
导致中止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中止治疗发生率分别为:非布司他40毫克组1.8%、80毫克组1.2%、别嘌醇组0.9%。尽管在非布司他治疗组中头晕的发生率超过1%,但低于安慰剂组不足0.5%。
2. 偶见不良反应
在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给药剂量为40至240毫克范围内,以下不良反应在受试者中发生率低于1%:
   - 血液和淋巴系统: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增多和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脾大、血小板减少。
   - 心脏:心绞痛、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心脏杂音、心电图异常、心悸、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 耳和迷路:耳聋、耳鸣、眩晕。
   - 眼:视力模糊。     -胃肠道:腹胀、腹痛、便秘、口干、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大便频繁、胃肠不适、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牙龈痛、咯血、胃酸过多、便血、口腔溃疡、胰腺炎、消化性溃疡、呕吐。
   - 全身和给药部位:虚弱、胸痛和胸部不适、水肿、疲劳、感觉异常、步态异常、流行性感冒类症状、肿块、疼痛、口渴。
   - 肝胆系统:胆结石和胆囊炎、肝脂肪变性、肝炎、肝大。
   - 免疫系统:过敏反应。
   - 感染:带状疱疹。
   - 并发症:挫伤。
   - 代谢及营养:厌食、食欲降低和增加、脱水、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高血脂、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钾血症、体重减轻和增加。
   -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关节炎、关节僵硬、关节肿胀、肌肉痉挛、抽搐、紧张、无力、骨骼痛、僵硬、肌痛。   -神经系统:味觉异常、平衡异常、脑血管意外、格林·巴利综合征、头痛、轻偏瘫、感觉迟钝、嗅觉减退、腔隙性脑梗死、昏睡、精神障碍、偏头痛、感觉异常、嗜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震颤。
   - 精神疾病: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易怒、性欲减退、神经过敏、急性焦虑症、人格改变。
   - 泌尿系统:血尿、肾结石、尿频、蛋白尿、肾衰竭、肾功能不全、尿急、尿失禁。
   - 生殖系统和乳房:乳房疼痛、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发育症。
   - 呼吸、胸、纵隔:支气管炎、咳嗽、呼吸困难、鼻出血、鼻腔干燥、鼻窦分泌过多、咽部水肿、呼吸道充血、喷嚏、咽喉发炎、上呼吸道感染。   -皮肤及皮下组织:脱发、血管性水肿、皮炎、皮肤划痕症、淤斑、湿疹、毛发颜色改变、毛发生长异常、多汗症、脱皮、淤点、光过敏、瘙痒、紫癜、皮肤变色和色素沉着、皮损、皮肤气味异常、瘀血、荨麻疹。
   - 血管:面红、潮红、高血压、低血压。
3. 心血管风险   在随机对照及长期扩展性研究中,相比于别嘌醇组,非布司他治疗组具有较高的APTC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但与非布司他的因果关系还未确定。服药时应监测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用药心得
1.对健康受试者的研究表明,在连续服用300毫克/天的非布司他7天时未发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临床研究中尚无本品过量的报道,说明本品毒性较低。
2.相当部分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血尿酸急剧下降,并反复出现痛风发作。尽管说明书推荐非甾体类止痛药和秋水仙碱,临床上可以看到非甾体类止痛药的预防作用基本难以实现,而秋水仙碱每晚0.5毫克即可明显减少血尿酸波动导致的痛风发作。
3. 本品作用明确,部分患者服用别嘌醇300毫克/天血尿酸仍难以控制,而用本品20至40毫克往往就可使血尿酸低于360毫摩尔/升。
4.尽管说明书中罗列了大量的不良反应情况,由于中国人往往用量较小,临床上遇见的不良反应情况很少。建议小剂量起步,两周后依据血尿酸结果再行剂量调整,这样一方面减少了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5.血尿酸控制在360毫摩尔/升以下之后依然需要进行生活干预,低嘌呤饮食,伴肾功能受损者还需低蛋白饮食,肥胖者需积极减轻体重,全面减轻肾脏负担。最终促使代谢紊乱得以纠正,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内尿酸晶体彻底清除后,痛风才不容易再次发作。伴随痛风石的患者,需要将血尿酸持续控制到300毫摩尔/升以下,5年之后,痛风石将逐渐减小甚至消失。

常见误区
认为服用本品后导致痛风发作是药物的副作用,不能继续用药。服用本品后,如果未应用药物预防,非常容易出现痛风发作,而痛风发作的部位往往是原来发作过的部位。这是因为药物降低尿酸幅度大,导致痛风部位的尿酸与血尿酸梯度太大,血尿酸波动时出现既往发作部位晶体再次析出引发痛风发作。因此,建议小剂量用药,逐渐降低血尿酸至目标水平,并在用药时加服秋水仙碱预防发作。这个想象可以算作是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尿酸不控制,疾病将加重而非缓解。只有将尿酸持续控制在理想水平,高尿酸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才能消除,病情才能趋向缓解。

知识链接
高尿酸血症:是指男性血尿酸 >420毫摩尔/升(7.0毫克/分升)、女性血尿酸 >357毫摩尔/升(6.0毫克/分升)。我国的专家共识提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血尿酸值 >8毫克/分升 (480毫摩尔/升) 时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 >9毫克/分升 (540毫摩尔/升) 时给予药物治疗而血尿酸的控制目标定为尿酸 <357 毫摩尔/升 (6毫克/分升)。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4-09 09: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