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牛蒡子

摘要 (《名医别录》) 牛蒡子,始载于《名医别录》,谓其“主明目,补中,除风伤”。 【别名】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恶实、蝙蝠刺、毛锥子、大牛子、牛子。 【基原...
(《名医别录》)
牛蒡子,始载于《名医别录》,谓其“主明目,补中,除风伤”。
【别名】鼠粘子、黍粘子、大力子、恶实、蝙蝠刺、毛锥子、大牛子、牛子。
【基原】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药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抗肾病,抗肿瘤,解热,利尿,泻下,降血糖,抗诱变等。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人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配伍宜忌】①配浮萍: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②配金银花、连翘: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痈疽疔毒。③配山药:用于肺气虚弱,痰湿内生,胸膈满闷、咳嗽气短、喉中水鸣等以及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偏于虚者。④配玄参、薄荷: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⑤配桔梗: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咳痰不利及咽喉肿痛等。
【单验方选】①风热感冒:牛蒡子、连翘各10g,重楼、黄芩各6g,葱白、淡竹叶各9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②痰热咳嗽:牛蒡子10g,紫苏子、葶苈子、车前子(布包)各9g,莱菔子6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③偏头痛伴发眼睛痛:牛蒡子、菊花、苍耳子各9g。水煎服,每日1剂。④扁平疣:炒牛蒡子200g。研末(去皮),每日3次,每次3~5g。⑤头面风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牛蒡子、连翘、栀子、牡丹皮、玄参、石斛各10g,薄荷、荆芥、夏枯草各6g。水煎服。⑥热毒疮痈:牛蒡子、野菊花各9g,犁头草20g,金银花6g。水煎服,每日1剂。⑦急性咽炎:鲜牛蒡子根10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⑧中风:牛蒡子根50g,粳米100g。同煮粥,分2次服食,每日1剂。⑨习惯性便秘:生牛蒡子(捣碎)15g,以开水500mL冲泡2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⑩咽喉肿痛:牛蒡子、桔梗、金银花、菊花、甘草各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应用须知】气虚便溏者忌用。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5-01 15:09:43)
上一篇:[中草药]鹅不食草       下一篇:[中草药]蝉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