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关格

摘要 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危重病证范围。小便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称之格。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衰...
关格是以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壅塞三焦,致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危重病证范围。小便不通谓之关,呕吐时作称之格。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均属于本病范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关格多因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久治不愈,或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引起。基本病机为脾肾衰惫,气化不利,湿浊毒邪内蕴三焦。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脾肾虚衰为本,湿浊毒邪为标。病位在脾(胃)、肾(膀胱),以肾为关键,涉及肺、肝、心多脏。初起病在脾肾,后期可损及多个脏器。若肾阳衰竭,寒水上犯,凌心射肺,则转为心悸、胸痹;若阳损及阴,肾阴亏耗,肝阳上亢,内风自生,则可致眩晕、中风;若浊邪内盛,内陷心包,则为昏迷、谵妄,甚至阴阳离决,危及生命。
辨证应首辨虚实,本虚主要是脾肾阴阳衰惫,标实主要是湿浊毒邪。以本虚为主者,应分清是脾肾阳虚还是肝肾阴虚;以标实为主者,应区分寒湿与湿热的不同。次辨病位,应分清在脾胃、在肾、在心、在肝的不同。关格的治疗一般治应攻补兼施,标本兼顾。早期以补为先,兼以化浊利水,晚期阶段,应补中有泻,补泻并重,泻后即补,或长期补泻同用,灵活掌握。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
临床表现:小便短少,色清,甚则尿闭,面色晦滞,形寒肢冷,神疲乏力,浮肿腰以下为主,纳差,腹胀,泛恶呕吐,大便溏薄,舌淡体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湿浊内蕴,弥漫三焦。
治法:温补脾肾,化湿降浊。
代表方:温脾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干姜、淫羊藿温补肾阳;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姜半夏、陈皮、制大黄、六月雪化湿降浊;吴茱萸、生姜降逆止呕。
若痰湿壅肺者,合用小青龙汤;水气凌心者,加用己椒苈黄丸;尿少或小便不通者,合用滋肾通关丸。
2.肝肾阴虚,虚风内动
临床表现:小便短少,呕恶频作,头晕头痛,面部烘热,腰膝酸软,手足抽搐,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证机概要:肾阴亏虚,阴不制阳,肝风内动。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息风。
代表方:杞菊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肝肾;泽泻、茯苓利湿泄浊;丹皮清肝泻火;羚羊角、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贝母、竹茹、胆南星、竹沥化痰止呕;制大黄、败酱草、六月雪降浊解毒。
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以通腑降浊;浊邪入营动血者,合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等,同时配合至宝丹或紫雪丹。风阳内动,导致中风者,按中风论治。
3.肾气衰微,邪陷心包
临床表现:无尿或少尿,全身浮肿,面白唇暗,四肢厥冷,口中尿臭,神志昏蒙,循衣摸床,舌卷缩,淡胖,苔白腻或灰黑,脉沉细欲绝。
证机概要:肾阳虚衰,湿毒内盛,扰动心神。
治法:温阳固脱,豁痰开窍。
代表方:急用参附汤合苏合香丸加减,继用涤痰汤。
常用药:人参、附子回阳固脱;苏合香丸开窍醒神;胆南星、石菖蒲、半夏、竹茹豁痰开窍
若昏迷不醒者,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见气阴耗竭征象者,用生脉散;狂躁痉厥,服紫雪丹;心阳欲脱者,急用参附龙牡汤。
此外,关格患者,还可用保留灌肠法加强通腑降浊解毒的作用。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5-23 09:13:22)
上一篇:[中医病证]癃闭       下一篇:[中医病证]阳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