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证]嘈杂

摘要 嘈杂是以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为主症的疾病。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吐酸兼见。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嘈杂》谓:&ldquo...
嘈杂是以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为主症的疾病。可单独出现,又常与胃痛、吐酸兼见。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嘈杂》谓:“嘈杂,是痰因火动,治痰为先。”并认为其病机是“食郁有热”。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嘈杂》曰:“嘈杂一证,或作或止,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膈懊憹,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
嘈杂有胃热、胃虚之不同,又与胃痛、胃痞等多种病证兼见,故可参照胃痛、胃痞等进行辨治。
1.胃热
临床表现:嘈杂而兼恶心吞酸,口渴喜冷,口臭心烦,脘闷痰多,多食易饥,或似饥非饥,舌质红,苔黄干,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阻胃,气机壅滞。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和中。
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常用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陈皮理气燥湿,竹茹清热化痰降逆,枳实行气导滞,生姜和胃降逆,甘草调和诸药,黄连、栀子清泄胃热。
若烧心、反酸明显者,加煅瓦楞、乌贼骨、浙贝制酸;口渴甚者,加麦冬、玉竹养阴生津;口中异味重者,加蒲公英、公丁香、佩兰等清热化湿。
2.胃虚
临床表现:嘈杂时作时止,口淡无味,食后脘胀,体倦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脉虚。
证机概要:脾胃气虚,气机不畅。
治法:益气健脾,调畅气机。
代表方:四君子汤。
常用药:党参益气补中,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渗湿健脾,甘草甘缓和中,山药补脾养胃,蔻仁温中行气。
若腹胀明显者,加炒枳壳、木香、砂仁行气消胀;呕吐、嗳气者,加半夏、生姜、石菖蒲和胃降逆,宣通气机。胃阴不足,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红脉细者,用益胃汤益胃养阴。
3.血虚
临床表现:嘈杂时作,面白唇淡,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两虚,胃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代表方:归脾汤。
常用药: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和营;木香健脾理气;茯神、远志、枣仁养心安神;生姜、大枣、甘草和胃健脾,以资化源。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5-12 16:34:21)
上一篇:[中医病证]吐酸       下一篇:[中医病证]胃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