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痛风的普遍误解你是否有所了解?

摘要 痛风患者常常感到困惑,明明在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为何痛风症状仍然久治不愈,甚至变得更加严重?这是否意味着你可能已经陷入了一些痛风治疗的误区中?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
痛风患者常常感到困惑,明明在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为何痛风症状仍然久治不愈,甚至变得更加严重?这是否意味着你可能已经陷入了一些痛风治疗的误区中?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痛风治疗中的误区,并为你揭示真相,让你清楚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迈向无痛生活。

概念误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痛风,以及它的形成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概念上的误解。
误解一:痛风仅仅是关节疼痛
痛风,又称为代谢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积累而引发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随着血液通过肾脏滤出,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体内尿酸过多,超出肾脏的滤清能力,多余的尿酸就会在血液中积聚,在关节和组织内沉积,形成针状结晶,导致关节疼痛。因此,痛风并不仅仅表现为简单的关节疼痛,还可能引发痛风结石、尿酸性肾病、痛风性泌尿系统结石、高尿酸血症、动脉硬化等症状。
误解二:尿酸升高就是高尿酸血症,就等同于痛风
尿酸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高尿酸血症。只有当患者连续两次空腹检测血尿酸水平超过420微摩尔/升(7毫克/分升)时,才能确诊为高尿酸血症。而偶发性或生理性的尿酸升高,在排除诱因后(如过度劳累、过度运动、高嘌呤饮食等),血尿酸水平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高尿酸血症并不等同于痛风。尽管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会引发痛风,但有些人长期血尿酸水平升高却没有出现痛风症状。相反,有些人即使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此外,痛风的发作往往有明显的诱因,如过度饮酒或饮食、受凉等,而高尿酸血症患者在这些情况下更容易发作。关节损伤或者尿酸水平突然下降也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治疗误解
误解一:痛风发作时,最重要的是迅速降低尿酸水平
痛风急性发作时,迅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才是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大幅度的尿酸波动(超过100微摩尔/升)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临床经验和各项指南都建议在痛风急性期主要以抗炎和止痛为主,而不是急于使用降尿酸药物,这些药物通常适用于疗程后的2周。
误解二:尿酸高但无症状,所以不需要理会
高尿酸不仅是痛风的发病基础,还会增加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的风险。因此,高尿酸并非不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相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也需要进行干预,主要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节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多饮水。
误解三:正规降尿酸治疗期间,痛风肯定不会发作
尿酸降低并不意味着痛风不会发作,在正规的降尿酸治疗期间,痛风发作是可能的。事实上,当尿酸水平大幅降低时,会导致机体组织和关节中尿酸水平失衡,从而引发痛风反复发作。因此,在正规的降尿酸治疗期间,患者应有心理准备,并且医生也会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误解四:痛风发作时有炎症,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
痛风发作的炎症反应是无菌的,因此抗生素对其无效,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因此,在痛风发作时,除非患者合并感染,否则禁止使用抗生素治疗。
误解五:痛风发作时需要药物治疗,症状缓解后可以停止用药
在用药方面,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得自行处理或停药。即使在症状缓解后,也需要继续服用降尿酸药物以控制高尿酸血症,因为将尿酸降至正常水平是减轻痛风的根本措施。目前,高尿酸血症只能控制,而无法治愈。当血尿酸水平达标后,应逐渐减少降尿酸药物的剂量,直至维持小剂量长期服用。维持时间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为3至6个月,对于反复发作或出现痛风结石的患者,则需要长期控制,建议终生服药。

饮食误解
误解一:痛风患者不能吃肉,最好只吃素食
首先要明确的是,痛风患者可食用的食物与其荤素属性无关,而与嘌呤含量有关。
一般来说,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包括:动物内脏和部分水产品(如虾、河蟹、贝类、部分鱼类如黄花鱼、草鱼等)。中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等蛋白质丰富的肉类食品。中高嘌呤植物性食品包括:部分海产品(如海带、海苔和紫菜)、蘑菇干、木耳干、豆类食品以及部分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的肉制品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在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中,动物内脏炖汤或涮煮等食用方式会显著提高体内的尿酸水平,痛风患者应避免选择此类食材,但可以适量摄入红肉。
同样,也不是所有素食都是低嘌呤食物。在痛风急性期,应坚决避免食用豆类或豆制品食物。豆制品中的蛋白质会以嘌呤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尿酸,从而诱发痛风发作并加重病情。另外,植物蛋白的代谢废物含量更高,大量食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应选择摄入嘌呤含量较低的植物性食品。
与上述类似,海产品是否适宜痛风患者食用也取决于其嘌呤含量的多少。并非所有的海产品都是高嘌呤食物,如海蜇和海参的嘌呤含量比青菜低。此外,海藻属于较低嘌呤的食物,其碱性状态和品质优良,适合痛风患者食用,而且对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状也有一定帮助。
误解二: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但其他酒可以随意饮用
痛风患者应远离酒精。酒精不仅增加尿酸产生,还减少尿酸排泄,从而明显提高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发作。研究表明,酒精代谢消耗三磷酸腺苷,产生单磷酸腺苷,后者是尿酸生成的底物,会增加尿酸。同时,酒精还通过尿酸转运体促进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减少尿酸排泄。
酒精摄入量越多,痛风发作风险越高,无论是啤酒还是烈性酒都会增加痛风发作的可能性。各种酒类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尤其是啤酒。啤酒是一种发酵饮品,其嘌呤含量非常高,即使是经过低温蒸馏蒸发酒精后的啤酒,仍然可能增加血尿酸水平。白酒、红酒的嘌呤含量次之。总之,痛风患者应严格戒酒。
误解三:痛风患者不应饮茶
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饮茶,但不应过量饮用,尤其是在痛风发作时。由于茶水呈碱性,适量饮用淡茶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尿酸含量,碱化尿液,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风险,促进尿酸排泄,对缓解病情有一定帮助。

运动误解
误解一:多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因此运动排汗也可降低尿酸
多饮水可以促进尿酸排泄,一般建议患者每天饮水量维持在2000毫升左右。但也不应过度饮水,特别是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免造成水中毒,增加机体负担。
运动对痛风有益,但尿酸无法通过汗液排出。相反,不适当的运动会加重痛风:大量出汗、尿量减少、乳酸生成增加,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因此,应及时补充水分,确保充足的尿量,有利于尿酸从肾脏排出。此外,对于肾功能、心脏功能不良或有水肿的患者,最好先咨询医生,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记住,在痛风发作期间应停止所有体育锻炼。
误解二:运动有助于降低尿酸,因此应多运动
痛风发作时,患者运动会加重关节炎症,一般建议在关节炎症得到控制后再开始运动。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广播体操、游泳、健步走、慢跑、太极拳、瑜伽等。痛风患者应控制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以免产生大量乳酸堆积,对血尿酸也有不良影响,甚至诱发痛风关节炎。此外,在开始运动前,痛风患者应注意进行适当的拉伸准备,避免运动时受伤。在运动过程中,痛风关节炎患者需注意避免组织损伤,如扭伤,因为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痛风关节炎的发作。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许多人对痛风的危害、规范治疗和禁忌不清楚,存在许多误解,这影响了痛风的治疗和康复。希望广大患者深刻认识痛风的误解,走出误区,纠正误解,过上健康无痛的生活。


    A+
(来源:网站编辑 发布日期:2024-04-08 14:09:07)